乡村透视小地主(透视小地主下载)
陶渊明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他的思想状况
陶渊明生于约365年,卒于427年。思想追求:社会理想:陶渊明向往的社会是和平与安宁的,人们自耕自食,无竞逐、无虚伪,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。人生追求:他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、淡泊高远、无身外之求的。他喜爱恬静而充满自然之趣的乡村环境。
生平时代:陶渊明生于约365年,卒于427年,经历了东晋末期到南朝宋初期的社会变迁。思想特点:向往和平安宁的社会:陶渊明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和平、安宁社会的向往,希望人们能够自耕自食,无竞逐、无虚伪,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。追求淳朴真诚的人生:他追求的人生境界是淳朴真诚、淡泊高远,不追求身外之物。
陶渊明生活的时代背景 公元前316年西晋灭亡,但仍有亡国奴不甘心,想恢复西晋王朝,他们在各个地区积极活动。公元前317年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组织建立起了一个规模较小的朝廷——东晋王朝,其统治范围非常的小,管辖区仅限于江南地方的半壁江山。
在陶渊明的理想中,社会应是和平与安宁的,人们应自耕自食,无竞逐、无虚伪,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。他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、淡泊高远,无身外之求。他所喜爱的人生环境,是恬静而充满自然之趣的乡村。在陶渊明的笔下,这种理想社会与人生境界被描绘得淋漓尽致。
陶渊明所处的时代,中国一直处于分裂状态,未能实现统一。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,陶渊明选择辞官归隐,追求个人精神自由与超脱。他通过创作诗文,表达了对自然、人生的独特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。陶渊明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,更是一位深具思想智慧的隐士。
统治集团生活荒淫,内部互相倾轧,军阀连年混战,赋税徭役繁重,加深了人民的剥削和压榨。加之他性格耿直,清明廉正,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,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,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。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。
唐代田园诗的资料
1、诗》(15) 、葛晓音《论山水田园诗派的艺术特征》(16) 、林继中《田园诗人与自然的对话》(17) 、霍然《论唐代隐逸与山水田园诗的美学意蕴》(18)等文分别对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产生原因、艺术特征、美学意蕴等问题作了较深刻的阐述。
2、王维才华横溢,擅长书法和绘画,尤其在山水诗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。他的诗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山水,富有深深的禅意,被誉为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。宋代文学家苏轼对他的评价极高,认为他的诗画风格独特,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。
3、孟浩然 孟浩然(689年—740年),名浩,字浩然,号孟山人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,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,世称“孟襄阳”。因他未曾入仕,又称之为“孟山人”。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,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,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,并博得时人的倾慕。
4、《积雨辋川庄作》、《渭川田家》、《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》、《田园乐七首·其六 / 闲居》。《积雨辋川庄作》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,被选入清代蘅塘退士编的《唐诗三百首》。
5、生活在中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人有韦应物,柳宗元,刘禹锡,刘长卿以及“大历十大才子”钱起,夏侯审、李端、卢纶、吉中孚、韩翊、司空曙、苗发、崔峒、耿湋等。韦应物 韦应物(737~792),中国唐代诗人,汉族,长安(今陕西西安)人。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,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。
评论